Close

《战马》广州预演太抢戏英方导演称它就是独一无二

来源:火狐体育葡萄牙官方合作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10 23:08:24

  在北京连演50场、在上海连演64场之后,《战马》终于跑到了广州!前晚的预演,向广州观众揭开了史诗级舞台巨制《战马》中文版的神秘面纱。而昨晚的盛大首演,也拉开了《战马》在广州大剧院连演50场的序幕。不少观众都表示:“看着高头大马在舞台上奔跑,我确实被震撼了!”“感觉战马抢了人的戏。”英方制作人卡特里娜·吉尔罗伊、英方总导演亚历克斯·西姆斯等主创在接受本报记者正常采访时都表示,马确实是这个戏最大的看点,战马如此呈现在舞台上,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创举。战马是怎样炼成的?马偶演员是如何训练的?且听主创一一道来。

  如今,《战马》来到广州,舞台上木偶马的魅力也折服了广州观众,由三名马偶演员操纵的“战马”会站立、蹲下、奋蹄和嘶鸣,观众甚至能看到马耳朵的抖动,能听到它轻微又有韵律的呼吸声,这几乎就是一匹真实的马。观众很快就会被带入故事情境,所以当战马汤姆森死去的时候,还会让人伤心落泪。于是,观众在惊叹战马魅力的同时,不免会发出感慨:战马抢了人的戏!

  对此,英方总导演亚历克斯表示:“马可以说是《战马》中最成功的华彩部分,这些马都很独特,以前从来就没在舞台上呈现过,它的魅力太强大了,所以观众确实容易被马吸引。在台上,马是有生命的,即使它的戏份不多的时候,我们也不希望马完全静止下来。马和人的戏份是转换的,我个人觉得马和演员都很棒,我也一直在努力寻找马与演员之间的平衡点。”

  而英方制作人卡特里娜表示曾经也有人问过这样的一个问题,但她认为:“舞台上的这些演员都非常棒,他们可完全直接去英国的舞台上演出,我对演员的表现很满意,尤其是饰演阿尔伯特的小演员,很到位。观众之所以认为战马抢了人的戏,唯一一个原因可能因为《战马》是根据儿童书改编的,并不是一个深厚的文学作品,故事情节和语言都很简单,没有给演员太多发挥演技的空间。” 卡特里娜也表示:“马是这个戏最大的一个亮点,所以观众把关注度大多分布在在马身上,这也无可厚非。”

  在舞台上,一匹马偶由三个马偶演员来控制:一个在马旁控制头部,一个在马的心脏部分控制前腿,第三个在后部控制尾巴和后腿,操偶人和马偶用背带联结。这不光需要强大的体力,还需要非常默契的配合。如何让中国演员学习操作表演剧中的马,也就成了《战马》中文版制作中最难的一个环节。为此,国家话剧院提前一年半在全国招募木偶演员,最后筛选出20人进行了一年多的专门训练。

  如此时间长度和规模的演员招募和训练,不仅在国内的创作环境里几乎绝无仅有,在国外也很罕见。亚历克斯表示:“在英国演《战马》,马偶演员提前做两个星期的额外训练就可以了,中国却提前训练了一年多。”卡特里娜也对演员的付出表示了敬意:“马偶演员们训练了一年多,观察马的习性,为了演出逼真的效果,即使在排练暂停的时候,他们也会保持着踱步、喷鼻等马特有的状态。他们的配合很默契,他们真的与马融在一起了,只要他们进入马偶的身体,他们就是马。”

  而据中方木偶导演刘晓邑介绍,马偶演员的配合完全依靠自身的动作和反应发出信号。“三个操作者的眼睛必须始终在马身上。三个人的配合完全靠呼吸来连接,让马偶可以呼吸是让马偶拥有生命力的关键。谁都可以发出改变和信号,但是三个人的节奏必须是一致的。比如马头抬起时,马的身体要立刻做出呼吸上的变化,这样一个时间段马腿也要立刻做出一定的反应。”在演出过程中必须协调配合,注重细节,比如马在奔跑时马蹄落地的节奏等,以使马看起来更逼真。而当马偶有人骑的时候,这对马偶演员的体能也是巨大的考验。

  虽然马偶演员在舞台上“不露脸”,但对于战马的戏经常会把人的戏份盖住,刘晓邑的内心是很骄傲的,他表示:“我们给了战马声息,战马给了我们生命。”

  舞台剧《战马》改编自英国儿童桂冠文学作家迈克尔·莫波格的同名小说,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少年阿尔伯特寻找爱马乔伊的故事。

  该剧的舞台操控、视听效果都很精妙。舞台上仅用一条“撕纸”形状的投影和简洁的道具,便制造了一战背景下的静谧乡村和血腥战场。而当投影幕布上战火纷飞的场面呈上,逼真的枪声传来,“坦克”开上舞台,女歌者悠扬又沧桑的歌声响起,如此的视听奇观又让人感慨不已。

  前日,《战马》中方制作人李东带领媒体去后台探班,繁复众多的服装、道具、音响也解释了《战马》是一部精良的大制作,比如,那条“撕纸”在舞台上用一块18米长的投影屏幕表现,看似简单,但运景却需要11车到12车12.5米的集装箱,投影屏幕的背后全部覆盖了吸音棉以保证视听效果。据李东介绍,《战马》的控偶技术、舞台技术和服装造型全部从英国“原装进口”。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演出质量,《战马》中文版准备了1500多套服装,自建了重达1吨的音响设备。连衣服上的泥巴点子都得按照英方的要求来染织,这样做的目的,就为了最大限度上复原《战马》。

  英国国家剧院的标准是极其严苛的,据卡特里娜介绍:“剧中服装的布料,英国团队在中国市场上如果能找到相似的,就OK,有些在中国买不到,又没法找到替代的,英方就在伦敦去买。还有一些英国皇家歌剧院的灯光设备,这些灯光设备在美国、英国、荷兰、德国演出时都使用,所以我们肯定要把它带到中国来。设计师坚持要使用这一些灯光,因为这是复原舞台的一个主要的因素,这也是《战马》的一个重大特点。我们想在各个版本中最大可能地体现这个韵味。”为此,剧组按照标准购置了300多支全新的灯。有两三种特质灯已经停产很多年,而且从未进过中国。费尽千辛万苦之后,中国团队才终于在英国找到了这款绝版灯具。

  卡特里娜指出,中方制作人李东非常有远见,在英国国家剧院挑选了《战马》这样一个技术上的含金量相当高的作品来进行合作。技术其实是戏剧的一项硬标准,这方面中国戏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而李东也表示,我国戏剧的制作水准还不够,《战马》其实是引进了一个技术体系,希望《战马》为国内戏剧演出树立一个新标杆。

  初夏的凉风习习,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,回顾着峥嵘岁月,畅想着美好未来。

  今年父亲节,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“男神”倾情献“声”,送上一声声祝福,带来一首首诗篇。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,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。